旅游攻略
旅游动态

让“博物馆热”留下持久的温度

   今年以来,“博物馆热”持续升温。仅今年上半年,杭州的博物馆参观人次已接近500万。今年7月,珠海博物馆共接待观众近9.8万人次。

  席卷全国的“博物馆热”是一场色香味俱全的“精神文化大餐”。它让社会公众零距离接触文物藏品,提升了公民的文化自信力和文化自豪感。它让参与研学的学生亲身感受到文物背后的厚重、美和温暖,极大提升了爱国热情、审美能力、劳动意识等。但是,如何留住“博物馆热”呢?在笔者看来,应该用富于创意的手段,留住“博物馆热”。

  当下,不少博物馆的推介方式还有点儿陈旧,比如人工传统讲解等较多。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老年人的参观需要。而当下“博物馆热”的主体是年轻人。因此,博物馆的推介方式还应该多一些创新思维,多利用“互联网+”、云端等数字化手段或数字化平台,将更多富有时代气息、充满动感和声光电影的解读方式,推介给参观者。这种创新手段对于增强参观者和博物馆之间的互动,提高参观者对博物馆文化的深度认同和依赖感,必将是一个有力的促进。

  据悉,意大利古罗马广场为了提高人们的参与意识,将历史藏品、人文知识迁移到一款游戏中。游戏中的古罗马广场根据真实景观等比例绘制,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也尽量与史籍所记载的内容相符。通过对数字化思维和现代化手段的利用,这款游戏将枯燥的历史知识转化成了充满动感的游戏程序,让文物价值得到了更多现代化的呈现,让公众愈发对博物馆心生依恋、不想走开。

  富于创意的手段还应该包括有特色的商业经营活动。博物馆不妨多尝试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市场活动,通过富有特色的、别有韵味的文化产品、旅游产品的开发,将富有本土特色的博物馆文化、经典藏品形象,熔铸到文化产品、旅游产品的开发中。

  观赏程序结束了,精美文化可以留下来。比如,让U盘、鼠标、充电宝等生活用品散发浓郁的文创气息,走进千家万户,滋润万千心灵。在此过程中,博物馆获得了经济收益,文创产品则成了不拿工资的“代言人”。

  “如果收藏是博物馆的心脏,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。”据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陆建松教授介绍,“美国有88%的博物馆提供从幼儿到少年的教育项目,70%的博物馆在过去5年中增加了面向教师和学生的服务。美国史密森尼研究院每年都与教师开展多次座谈,听取他们的意见,还邀请相关教师参与教材编写。在英国,纽卡斯尔博物馆群与中小学校、高等院校建立紧密联系,将博物馆知识融入教材与课外活动中。”

  可见,要想留住“博物馆热”,我们的博物馆还应更大胆一点,通过系统化的制度安排,推动“博物馆+教育”融合发展。比如,博物馆方面不妨主动地多和教育行政部门、基层学校联系,欢迎学校定期将一些课程(如美术课、语文课、历史课等)直接搬到博物馆来上,让博物馆成为孩子们重要的、常见面的良师益友。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啥信息旅游网 » 让“博物馆热”留下持久的温度
分享到: 更多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