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春天,来自江西的“95后”女孩小美将自己的年假留给了西安和洛阳,刚好这两个城市挨得很近,在一条高铁线上。当问到为什么“种草”洛阳时,小美说:“我惦记来洛阳已经很久了,原因有很多,短视频推荐就不用说了,也看了河南卫视关于洛阳的内容,很喜欢,这次想看看龙门石窟,去洛邑古城体验一下旅拍。”
国潮涌动中彰显文化自信,电视节目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之美在社交网络掀起一股又一股热潮,并带动文旅消费热。当传统文化以新方式、新玩法融入旅游场景,既让传统文化更时尚,也为文旅消费增加了美好的情感体验。
因为节目“种草”古都
“愿这冬去春来,繁花似锦,万物苏醒忙;愿你岁岁无忧,欢喜无悲,长乐永安康……”今年央视春晚舞台上,中国传统纹样创演秀《年锦》惊艳四座,来自汉、唐、宋、明4个时代的传统吉祥纹样,以年锦图的形式亮相,传递美好祝福。春晚西安分会场的节目《山河诗长安》,众人齐诵《将进酒》,仿佛梦回长安,令人心潮澎湃……
“看央视春晚时候,大家齐声背诵《将近酒》的场面,让人印象深刻。最近在西安旅游时也感受到了,现场十分震撼,让人热血沸腾。”甘肃游客齐先生说,自己是因为看了春晚想到来西安旅游,没想到自己和家人在大唐不夜城街区内加入背诵唐诗的队伍,特别是当背诵到“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”,整个街区的氛围和游客的情绪都达到了高点,和《山河诗长安》形成了奇妙的呼应。“非常感动,被西安的美景和周围的游客感染,为我们拥有如此灿烂深厚的文化感到自豪。”齐先生说。
在西安城墙景区,《盛唐天团》《投壶》等数十场沉浸式互动演出以诗词文化为内核,市民游客可以在游览时与金甲武士等唐代形象人物接龙、投壶、贴花钿;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,演出不断,古装扮相的商贩沿街叫卖,“玄奘”向人们致意,“李白”“白居易”邀游客吟诗作赋;在双层西安城市观光巴士上,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、书院门、钟鼓楼等串联起西安美景,随车的“杨贵妃”“李白”“上官婉儿”等根据所到之处展开讲解和趣味互动,一路欢笑不断。
小美说,电视节目中令她印象最深的是河南卫视推出的“七夕奇妙游”,开场舞蹈《龙门金刚》以洛阳龙门石窟的金刚为表达意象,通过AR技术,让这些佛像“活”了。“那一瞬间,画面太美了,好像突然理解了飘若惊鸿的意思。”小美因此非常期待在洛阳的旅程。
“拔草”之旅带动消费
同程旅行数据显示,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节目播出后,西安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294%,“跟着春晚游西安”成为“西安年”最热门旅游线路,到西安“打卡”、与“李白”隔空对诗成为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选项。赏灯夜游、非遗民俗、国潮文创、汉服打卡……国潮热带动西安餐饮、文化娱乐等方面消费旺盛。
西安海外旅行社导游任先生介绍,很多远距离外省游客因为春晚“种草”西安,还有游客要求身穿汉服在西安体验“龙行龘龘”。“如今,游客更加看重行程的文化内涵,许多家长希望孩子通过行程深入了解陕西的历史文化。还有游客想要看看有西安特色的生活场景,体验当地的烟火气,品尝当地地道的美食。”任先生说。
到达洛阳,小美和闺蜜到达酒店放下行李后,直奔洛邑古城的汉服馆,精心挑选自己喜爱的汉服,又美美地化上唐妆,然后去打卡拍照。她们还约了旅拍一路跟拍。“汉服与洛阳的适配度太高了!穿上汉服游洛阳,更有沉浸感,旅拍让我们可以将最美的记忆定格。”小美注意到,随着国潮兴起,如今,汉服已从小众爱好变成一种时尚潮流,被大众所接受、所喜爱。汉服设计、制作、租赁、妆造、旅拍,在洛阳已形成一条产业链。据她观察,因为人气太旺,一些口碑较好的汉服馆几乎是全天满负荷工作。
国风之美彰显自信
深圳大学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杰武提到,在旅游产品多元化、个性化时代,传统文化借助表情包、数字化、影视方式生动起来,让大家记得住。各地推动“文化+科技”,打造可感知、能触及、沉浸式、多维化的文化体验新场景,让观众真切感受文化的冲击力和感染力。
借由一个窗口,了解传统文化,爱上传统文化。采访过程中,不少年轻游客除了提及这几年的央视春晚和河南卫视春晚,另外,《典籍里的中国》《中国诗词大会》《国家宝藏》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节目,也让更多受众尤其是年轻人感知到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。
马面裙、新中式等传统服饰新穿的相关话题频繁登上热搜,国潮成为文旅新消费的关键词。汉服爱好者郭女士说:“前些年,我们穿汉服,很多人以为是戏服或者角色扮演,但现在人们都理解汉服蕴含的文化,并爱上了穿汉服,我觉得非常开心。”她还提到,自己在了解汉服并爱上汉服的过程中,得到了一种文化滋养。
不只是在古都,“汉服热”在越来越多的旅游场景下出现,已连续举办多届的中国西塘汉服文化周、南京夫子庙汉服巡游展、河南云台山汉服花朝节,以及桂林两江四湖在春天推出的汉服主题活动等,纷纷邀游客穿越千年山水,共赴霓裳之约。这些活动不仅是对美的追求,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。